概念: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附睪炎癥性疾病。
病因:
1.感染:急性附睪炎多由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擴散沿輸精管蔓延到附睪所致,或經(jīng)尿道器械操作、頻繁導尿、前列腺摘除術后留置尿管等沿輸精管蔓延到附睪所致。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2.性傳播感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感染是導致性行為活躍的年輕男性罹患咐睪炎最常見的原因。
3.尿液返流:某些情況下,無菌尿返流進入射精管,引起化學性附睪炎。
4.阻塞因素:先天性、后天獲得性或者醫(yī)源性因素造成附睪輸精管梗阻,也可引起局部疼痛或不適,如先天性輸精管梗阻、輸精管結扎等。
5.肺結核及其他部位結核:結核菌感染也可引起附睪炎,但較少見。
6.慢性附睪炎:多是由于急性附睪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導致。
癥狀:
急性附睪炎:多發(fā)生于單側,起病急
1.腫:患者一側陰囊迅速腫脹,有時可在3-4小時時內(nèi)成倍腫大??沙霈F(xiàn)紅斑,隨病情進展可觸摸到。
2.硬:輸精管増粗等改變:當附睪炎癥累及睪丸者同側睪丸也一并腫大,與附睪界線不清。
3.痛:患者可感到腫大的陰囊疼痛,活動受限,可向同側的腹股溝、下腹部及腰部放射。
慢性附睪炎:
1.臨床表現(xiàn)差異較大,可呈現(xiàn)為輕微性、間歇性不適,也可出現(xiàn)劇烈、持續(xù)性疼痛。
2.患者癥狀多不明顯,或患側陰囊局部可出現(xiàn)墜脹感或嗓等不適,這類患者的疼痛也可放射至同側的腹股溝、下腹部和大腿內(nèi)側。
3.觸摸患側附睪可感到其腫大、變硬,表面不光滑。有時僅能觸及咐睪長大、有硬結,并無壓痛和其他不適。
治療:
藥物治療為主--抗菌藥物、非甾體抗炎藥。
急性附睪炎伴附睪膿腫形成者--附睪膿腫切開引流術。
病情反復發(fā)作者--附睪切除術。